澳门回归25周年系列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实践与新机遇

作者:杨秋荣

时间:2024-12-18 11:17

31193

QQ截图20241223112753.jpg

澳门作为典型的微型经济体,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与战略选择。澳门回归初期,博彩业一直是澳门的主导产业,经济对博彩业依赖性强,其他产业因博彩业的挤出效应、虹吸效应而发展缓慢。对此,中央和澳门特区政府高度重视,2004年澳门特区政府颁布促进经济多元化政策,多年以来,澳门一直将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作为首要施政任务,其内涵、实践不断演变,形成独有特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迎来新机遇,为澳门提供更大发展空间,也为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提供更多探索路径。

一、新变化:内涵、实践的探索

一是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澳门回归初期,博彩业“一业独大”,为改变这一格局,2004年,特区政府颁布促进经济多元化政策,200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施政报告指出,政府将持之以恒地推动产业结构的适度多元化发展方向。2016年,发布《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旅游业是澳门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优先培育会展、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随后,在第二个五年规划中,经济适度多元的内涵更加丰富、明确,产业选择更加精准。在此基础上,发布《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逐步形成系统的政策体系,并不断优化完善。

二是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探索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在特区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澳门积极开展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探索实践。在旅游业方面,围绕“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加快旅游休闲业发展,并拉动会展、体育、娱乐、文化等行业领域的发展。在金融业方面,现代金融业成为澳门新兴产业中GDP占比最大的行业,较回归前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创新产业方面,积极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澳门引进优质项目资源。《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显示,1999—2022年间,主要非博彩产业的增加值从192亿澳门元增至1106亿澳门元。2022年与1999年相比,金融业、批发及零售业、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有上升,反映出澳门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二、新机遇:交通、平台的互联互通

澳门回归25周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纵深推进,大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创新平台载体的资源集聚等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一是大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来发展新空间。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开通运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要素资源进一步融合发展,也为澳门的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激发乘数效应。例如,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澳门与江门将结合各自资源禀赋的互补性,在金融、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更加深入。黄茅海跨海通道的江门一侧,大广海湾经济区已经谋划发展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海工装备产业园、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园、能源“双碳”等多个园区,并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为澳门“1+4”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完善的创新平台体系,带来发展新机遇。港澳大湾区在科技设施、创新平台等方面积累了独特优势,高度集中的资源要素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紧密结合的创新生态,逐步形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引领、技术创新中心为骨干、重大科研设施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可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现代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加强与内地共同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共建联合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等,提升澳门产业多元发展的整体创新效能。

三是与内地深度合作发展,带来发展新机遇。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需要澳门与内地加强创新资源的双向融合发展。一方面,横琴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首要平台,聚焦澳门“1+4”产业深度合作,推动一系列创新的政策举措落地实施。此外,南沙新区、翠亨新区、大广海湾地区等区域,近年来也将促进粤澳合作作为地区发展的重要定位。另一方面,内地的创新资源也积极进入澳门地区,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带来新的动能与活力。例如,2024年9月,由澳门特区政府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运营和管理的澳门协和医院投入运营,将逐步建设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医学中心,促进澳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三、新展望:深度合作、创新要素的赋能

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框架下,面对新的发展起点,通过加强区域深度合作、推动创新要素流动等赋能,将进一步丰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内涵与实践内容,为澳优化产业结构、拓宽长远发展动能、发挥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奠定新的基础,也为新时期大湾区发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路径。以横琴深合区为核心,集聚创新发展资源,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共同打造“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共赢共享”的澳琴深度合作发展模式。立足大湾区,尤其是珠江西岸珠海、中山、江门等区域,结合“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展开深度合作,推动澳门与大湾区城市间的产学研用融合,加快构建澳门作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支点的功能。同时,强化澳门作为中葡商贸合作服务“精准联系人”角色,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葡语国家经贸往来、投资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高质量合作平台,拓展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国际舞台。

二是科技赋能,用足用好内地的创新平台载体。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发挥澳门独特优势,用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发挥大湾区算力、数据等资源优势,建设融入大湾区发展的科创产业链,为澳门“1+4”产业发展进行科技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是与大湾区内地“双向奔赴”,推动跨境要素高效流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需要加强与内地高端资源的双向流动、深度合作,资金、数据、人员等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的需求更加迫切。在要素跨境流动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面,争取创新政策支持,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要素跨境流动的各种限制,为澳门“1+4”产业发展提供要素跨境流动的制度保障与机制支撑。

fd937829-da4a-468d-a774-cb33f8de3c3a.jpg

0264e179-4d1c-4567-9ae5-bd41155dead5.jpg

2a46e431-00b1-4349-a3f3-d5a57816fd3c.jpg

1e85548a-d460-4e59-bbb5-6534a5ab7df7.jpg

69024c4a-a3d5-476c-93d7-757e52c8dd4e.jpg

d865004a-268e-4996-888f-aa2ad4271660.jpg

摄影:张金加 朱炜 王益亮 海报:郑悦 图表:孟丽静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湾区评论|杨秋荣:以“负面清单”模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 2025-03-15 15:03
  • 综研观察

    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协同发展新思路 2024-10-30 14:28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优越,会展业硬件基础条件较好,展览馆设施、功能较为完善,国际会议举办水平具有较强竞争力,港澳会展业国际化水平全球领先,具备协同发展、实现新飞跃的坚实基础与优势。与此同时,大湾区会展业也面临国际影响力有待加强、湾区内各城市会展业竞争激烈、专业人才缺乏、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等挑战。需要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展会“IP”、提高大湾区会展配置全球资源能力、提升展会质量与市场监管水平、探索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等方面发力,通过重点打造“国际会议+专业展览”模式、提升大湾区会展专业化运营水平、构建具有显著带动效应和引领功能的会展产业链生态、完善大湾区会展协同创新发展机制等,促进大湾区会展业协同发展。

    阅读全文
  • 综研视点

    湾区评论|内地服务领域进一步开放,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2024-10-18 14:57
  • 综研观察

    湾区评论|香港与内地教育合作模式和制度创新研究 2024-08-06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