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笔记小说与城市地理空间的历史学思考

第168期银湖沙龙

作者:银湖沙龙

时间:2019-11-14 15:45

16839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笔记小说是自魏晋时期就出现的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它们内容广泛驳杂,涉及政治军事、文学历史、边塞风情、田园风光、羁旅行役、宫苑闺情、都市巷里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面对如此浩瀚研究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宁欣教授别出心裁,从城市地理空间角度对唐诗及笔记小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发掘、整理和深入研究,有利于更为准确地认识中国历代城市地理环境、城市发展变迁、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重新建构较为完善的历史学思考。

IMG_2443s.jpg

为此,2019年11月8日,第168期银湖沙龙邀请宁欣教授就其研究展开座谈分享,带来了一场别样的诗文、地理和历史的跨界思想盛宴。

一、古代都城荟萃讲析

宁欣教授先详尽介绍了中国古代几大有代表性的都城。

汉代的长安城没有真正严格的城墙,根据“表南山以为阙”来推测,城阙可能是用山来表示的。宁欣教授认为,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古典城市化的高峰,它总结了自秦汉以来历代以都城为首的城市制度,将人的理念贯穿其中,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先布局规划、再住人的城市。

Unnamed QQ Screenshot20191111104809.png

汉●长安城

隋代的宫殿选择了离汉长安城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因为要避开原来的城池——那儿已经出现了很多残破的现象,地下水、土质等都很不利于人再居住了,便命令当时著名建筑设计家宇文恺设计了大兴城,后来在唐代更名为长安城。

唐代长安城分为三重,政治中心在中轴线靠北。

Unnamed QQ Screenshot20191111105734.png

唐●长安城

第一重是宫城,为皇庭所在地。皇帝起居、办公之所,中心是太极宫。东边是太子居住的东宫,右边是后宫。

第二重是皇城,为百官之所。唐朝的中央官署是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一台十六卫,这些中央官署的机构都集中在皇城。

第三重是外郭城,是一般贵族和普通居民的居住与活动之所。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08(实际上是110)坊。

长安城规模巨大,面积约84.7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有六条大街,120米宽,是全城的交通干道。皇城中间有一个朱雀门延伸的朱雀大街,宽155米,纵贯南北。朱雀大街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

长安城布局非常完整,统治者的管理理念全部都蕴藏其中。每天早上,承天门的鼓一响,其他门的鼓会依次敲响,依次开启;晚上也如此,承天门一响,其他门依次关闭,实行宵禁。

在这样一个封闭式的管理格局,从空间上,各司其职,中央官署第一次集中在一个地方办公,老百姓有自己固定的居住区,市场交易有固定的场所,早上敲鼓了才能开始交易、办公,晚上一关门,任何人不能在街上,除非你有官府的文书、紧急公务等等。所以,当有人在所有门都关了之后,没法回家,就在桥底下躲一夜,早上才能出去,这就是在笔记小说中常看的,因为不能让禁卫军抓住,巡夜管理很严格。

这种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严格的限制的城市规划,我们叫做坊市制。

北宋的开封,也是分三重:外城、内城和宫城。它与长安城最大的不同,从政治中心的角度来说,它的重心已经在中间了,外围是辐射型的。因为长安处于关中之地,四面为关,东面潼关,北面是萧关,西边是大散关,南边是武关和蓝田关,四关之地,有险可守,因此可以把政治中心搁在靠北。但是开封是四战之地,北方少数民族的马蹄随时可以马踏中原,长驱直入,所以还是放在中间比较安全。

Unnamed QQ Screenshot20191111105758.png

北宋●汴梁城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长安城的区划分明,官署就是官署,生活区就是生活区,市区就是市区,严格按照区划来活动和生活。而开封城最早的修建者不是赵匡胤,是后周的周世宗,当时他发现开封城残破不堪,所以要改造、扩建,留出30米宽的官道,官署、寺庙、草场,草场和军队粮草是联系在一起的,《水浒传》就有“林冲雪夜山神庙”,所以这些地方不能动,其他的地方,如果是空地,就任由民造,和长安城的规划完全不一样。

另外,宋朝是全民经商,皇后,宰相,普通市民都在经商,实行街市制,所有沿街的建筑、房屋,都会被用做经营。我们在《东京梦华录》里就可以看到,沿街都是店铺,少男少女从外城的正南门南熏门一路下去,吃到宣德门,都不带重样的,而且都是各种各样有字号的店铺,有蜜饯、煎饼等等,花样繁多。有很多河,河上有桥,所以桥市也是很发达的。

还有瓦舍,是集娱乐、文化、商业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在一定的时间,大家到瓦舍来进行交易,但这不是固定的,是自然形成的,而且没有严格的空间规划,只需要是在人流聚集的地方,城门附近都可以。

大内是宫殿所在,有严格门禁。里城除了中央官署,还有普通老百姓的住宅、商家店铺,寺庙,比如大相国寺。大相国寺是皇家寺院,还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批发集散地。因为,很多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每月至少有8次盛大庙会,从大门起,就有卖珍禽走兽、各种日用品、工艺品、苇席等等,还有和尚开的烧猪馆,还有文化市场,比如卖书的。所有全国的商品都荟萃于此,流散于四方。

开封城的夜市非常繁盛,《东京梦华录》里面就曾说“牛行街无蚊”,为什么没蚊子?因为一条街都是烧烤,烟熏火燎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描绘了许多临街店铺,在《东京梦华录》里确实都是有记载。所以,开封城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规划,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这对于统治者而言,提高了管理难度。

而南宋的杭州城的发展也是有特点的,因为皇宫狭小,中央官署就分散在各种地方,百官上朝的时候集中在和宁门,早上小摊贩们把摊都集中在御道上。发展到后来严重到上朝的官员已经没有立足之地,警卫就在路上设置红漆杈子,规定小贩的范围。

杭州瓦舍大部分在城外,且杭州周围有14、5个镇,是全国商品的集散批发地,所有交易都可以和城里相呼应,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形成了一个大的首都圈概念。这个城市布局,完全看不到像唐朝长安那种严格的坊市制度了。

所以,都城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城市布局的一个关键变化。长安城坊式规划非常严整,有严密的限制,这很不利于城市发展,一定会被商品经济所打破。

二、古诗里城市地理空间的历史学思考

宁欣教授列举了一系列优秀的古诗,分析其中城市地理空间的历史学思考。比如李白的《少年行》“笑入胡姬酒肆中”,表现了长安的国际化的特点。刘子翚的《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一》“夜深灯火上樊楼”,说明贸易完全没有时间的限制。杜牧的《赠别•其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说明江南扬州的商业是非常开放的。而从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中根本看不到宵禁。

宋人殷芸《殷芸小说•吴蜀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说明两个现象,首先得有足够的钱,第二是扬州有足够的消费市场。

南宋的《清波杂志》:“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说明了城市的发展越过了城墙。因为孤山是杭州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但是在南宋时,整个西湖湖边已经建起了一系列的高档别墅,在一片楼台亭阁中,孤山早已隐没其中。所以,每首诗都可以看到历史。

3bff6d50ce4b46d1949efb31589973ef.jpg

三、《李娃传》里的城市地理空间的历史学思考

《李娃传》是唐朝最著名的一本笔记小说,作者是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这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才子佳人故事。宁欣教授从历史研究、经济史研究、城市社会研究等角度分析了《李娃传》。

河南望族荥阳郑氏公子进京赴考,因迷恋妓女李娃而耗尽资财,贫病交加,沦落街头,得到从事丧葬业的西市凶肆救助,并被培养成唱哀歌的高手。东西两凶肆是商业竞争对手,各有优势,东肆物品以奇丽胜出一筹,而西肆歌手哀挽音声屡占上风。当东肆偶然得知被西肆救助的落魄举子荥阳公子天生一副绝好歌喉,于是用二万钱将其挖走,秘密加以培养。二肆长相约在天门街比赛,唱歌大会,荥阳公子终使东肆战胜西肆。后被父亲发现他不务正业,辱没门风,遭暴打濒死,李娃良心发现,将其救回家,专心读书,终于金榜题名,历践清要,妻亦以夫贵。

荥阳公子进京赶考,一是说明整个地缘政治发生了变化,士人向两京的流动成为历史趋势。二是科举制度。三是城市坊市的制度,看到的是突破了空间的封闭,街道上可以举行盛大的商业竞争活动。这在一个宋敏求写的《长安志》中也可以体现:如崇仁坊,每天晚上营业到很晚,宾客车水马龙。

《李娃传》表现了在空间上实现了突破,也表现了城市人口构成发生的变化,从士人社会到市民社会,有了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真正自由职业者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流动人口。

人口流动引发城市化浪潮,因为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相交流,整个文学形式是下移的,城市建设重心也在逐步下移。

中国历史发生了三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历史重心的变化,早期的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候真正发展起来的,比如说三晋、赵、齐、鲁、宋,都在中原。当时整个重心是在北方。当南方的气侯变化了,铁器出现了,而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南下,引起北方民众的南下,给南方带来先进技术,从东汉末年开始,经济重心就从北方逐渐转到南方。

第二个变化是历史发展轴心的变化,从东西轴心变成了南北轴心。这通过大运河的走向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第三个变化是社会阶层的变动。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告诉我们,新的社会阶层的重组已经开始了,这就是中古社会最大的变化之一。

所以在隋唐时期发生了三个重大变化,社会上各方面,包括都城的地理空间上,以都城为代表的城市地理空间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与历史大趋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四、互动交流

在互动交流中,宁欣教授与嘉宾周志辉从城市史和经济史的角度,交流了有关汉代、唐代、宋代的官办经济、民办经济,以及城镇经济和乡镇经济的比重问题。嘉宾李津逵追问长安城在出现中轴线的原因,宁欣教授认为这是自汉以来,逐渐要体现王权和权威的表现,统治者加强对包括都城在内的城市设计,越设计越完整、严密,形成对称。在符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理念时,还可以便于管理和统治。话题还延伸到北京四合院结构,宁欣教授认为它是与地理气候和房屋材质有关。

与会嘉宾还讨论了文物修复浪潮,宁欣教授提出两个原则,第一是以整旧如旧为文物修复的首要原则,第二是要思考究竟恢复到哪个阶段,因为历史有叠加,只能恢复某一个阶段,应该保留遗址,不要到最后只有纪念意义,没有文物价值。

嘉宾侃侃思考,诗歌和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很有可能是当时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如今,电视剧也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从某角度而言,也可以反映当代人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设计的历史观念,以及对自己城市环境的认识。

最后,宁欣教授认为,空间是人的载体,人的活动、理念会在空间得到体现。城市地理空间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所以,从已有的文献中发掘历史学的空间,对当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推荐阅读

  • 银湖沙龙

    第175期银湖沙龙综述 东方四经:建筑安放东方人心灵的大厦 2020-12-31 10:19
  • 银湖沙龙

    东方四经 2020-12-21 16:21

    “儒.释.道”作为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或者说信仰体系,向来被分割理解。西方文化东渐以来,中国人更因信仰的“神”性不够,在西方的语境里成为缺乏信仰的民族。

    阅读全文
  • 银湖沙龙

    古丝绸之路时代的全球化 2019-12-04 14:23

    丝绸之路是推动人类发展最繁忙、最丰富多彩的大动脉,它从来都不是一个单行线,也不是一个平行线,而是多种契约联合在一起的交响乐章。正是因为开放、包容、多元,才产生了丝绸之路的辉煌,这也是丝绸之路的魅力所在。

    阅读全文
  • 银湖沙龙

    当代中国陶瓷鉴赏与收藏 2019-10-19 11:20

    始于土,成于火,瓷比玉,宁碎不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