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与中新绿色低碳合作

时间:2022-02-27 10:38

20621

QQ截图20220228104416.png

2022年2月23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新西兰—中国关系促进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国—新西兰建交50周年:绿色未来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新两国应加强在绿色低碳领域的交流与互鉴,推动双方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更多新成果。来自中新政府、智库和企业界专家代表围绕两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与实践进行了研讨。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主持会议。


QQ截图20220228104427.png

一、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当前,气候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采取积极的节能减排措施,增强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来自新西兰—中国关系促进委员会主席麦康年(John McKinnon)、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沈立(Rebekah Mawson)、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所所长秦昌波、新西兰气候变化委员会排放预算与市场研究部主任斯蒂芬·沃特尔(Stephen Walter)、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新西兰可持续金融中心执行总裁乔·凯利(Jo Kelly)、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城市研究室主任程进分别做发言并参与讨论。

1.应对气候变化:中新两国都在行动

2020年,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并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方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通过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当前中国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措施路线图和时间表,将陆续发布“1+N”政策体系设计方案,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转型。在过往一段时期,中国主要以减污协同带动降碳。未来在碳达峰迈向碳中和进程中,将逐步过渡到以降碳为主协同带动减污,强化减污和降碳相互促进,以更好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2019年,新西兰则推出《零碳排放法案》,其中明确,到2050年,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动物产生的温室气体都将减少到零。到2030年,甲烷排放量将减少10%,到2050年将减少25%到50%。新方专家指出,除了法案,新西兰还积极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性策略,如设定目标实现路径的减排预算,推广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并陆续设立了独立的气候变化委员会、投资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投资基金,以及为实现气候变化目标而提供资金支持的气候应急基金。

自2019年中新两国领导人发表气候联合声明以来,双方通过加强政策交流、专家对话与经验分享,在气候变化研究、技术合作、国际谈判、碳市场交易、绿色交通、农业和水治理等领域持续开展富有成效的交流,将有助于深化两国在绿色领域的合作。

2.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创新思路

过往面对环境与气候问题时,人类主要运用工程技术进行应对。但由于该类方式注重短期目标,且调节手段较为单一,容易造成针对生态环境的长期负面影响。对此,中新两国专家一致认为,面对气候变化等危机,人类迫切需要完善解决方案,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的力量,从对自然资源无序的开发和利用,逐渐转变到“尊重自然”、“与自然合作”的理性思路。

同时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 NbS),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将会对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积极作用。例如通过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管理获得的减排增汇量,能够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贡献30%左右的成本有效的减排潜力或贡献320亿吨的减排量。科学有效的利用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也能帮助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获得经济、环境和社会上的效益。目前中新两国在NbS领域的合作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3.推广可持续金融: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相对于庞大的绿色市场,目前国际上可持续金融的发展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特别是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金融产品较少,还难以适应绿色产业快速增长的需求。两国专家指出,如果高碳企业转型中无法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或者转型过程中技术和市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将不可避免会产生风险。因此,发挥好可持续金融的支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和标准,同时加大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完善金融机构激励与监管机制。随着可持续金融支持作用不断加强,将对促进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影响,也能使得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方面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基于两国各自的情况,中新专家建议,应通过进一步推行低碳项目产业扶持政策与措施,调动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其明晰自身长期的零碳目标。同时,提供的贷款和融资应更加支持绿色低碳项目,金融机构及企业本身也应逐步向零碳化转型。节能环保企业与绿色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将为推动绿色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QQ截图20220228104641.png

二、绿色交通发展与中新两国经验互鉴

发展绿色交通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各国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针对上述议题,新西兰交通部首席科学顾问西蒙·金哈姆(Simon Kingham)、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副总工程师周乐、奥克兰市委员会首席可持续发展官马修·布雷克(Matthew Blaikie)、深圳巴士集团国际业务与品牌管理部部长廖茗钰、奥克兰大学能源与资源经济学教授贝索·夏尔普(Basil Sharp),以及综合开发研究院银湖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宇参与研讨并发表各自的看法。

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推动绿色交通发展的关键

中方专家重点指出,“绿色交通”的基本概念涉及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在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理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城市绿色交通应当是涵盖了“人”“居住”“环境”的复杂系统。未来中国在推进绿色交通“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用交通思维来建设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而是要与城市用地规划、居民出行需求习惯等紧密结合。因此,发展低成本,符合城市整体规划,且能满足大多数人出行需求的公共交通策略才是一项有前景的策略。

新方专家则重点分享了新西兰的绿色交通发展目标,一是实现土地利用和绿色交通的一体化,如重点加强公共交通、自行车线路、步行的连通性和可达性,在缓解新西兰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运行压力的同时,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出行目的。二是提倡更加绿色的出行方式,如鼓励市民逐渐从小汽车出行,转向绿色交通(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实现交通系统的重新平衡,使得道路交通拥堵不再成为奥克兰、惠灵顿等大城市头疼的问题。三是实现更安全、清洁和高效的货运体系,如整合道路、铁路、水运及接驳等多种方式,提倡在多个维度上取得交通发展的平衡,包含代际间交通与资源需求的平衡,以及时空上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

2.实现公共交通电动化:为全球绿色交通输出“深圳经验”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如何创新性地采用和推广节能环保的新能源交通,将创造出可观的减碳效益。中方专家以深圳为案例指出,近年来,深圳坚持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交通发展理念,走在全球推进汽车电动化的前列。自2009年起,深圳市政府便开始探索推广新能源汽车,前后经历了从试点示范到快速推动规模化应用的阶段,成为全球超大型城市中首个实现公交车、出租车全面电动化的城市。2017年率先实现公交全面电动化,2018年成功实现出租车全面电动化。截至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8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4%,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领域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中方专家也提到,推广新能源汽车并不是简单的车辆购置,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车、位、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深圳下一步的推广计划,一是要设计激励机制,提高公交企业的积极性;二是促进公交场站的集约化建设和充电设施的建设;三是研究如何扶持产业链,让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企业都受益。未来中新两国应加强在城市绿色交通建设的经验交流,以更好完善双方的绿色交通体系。

QQ截图20220228104733.png

本次论坛在热烈讨论的基础上结束,研讨内容对中国和新西兰未来在转变发展理念、践行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了参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