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迈向“集群化发展”的产业治理新阶段

作者:汪云兴

时间:2022-06-10 15:40

6772

QQ截图20220613154653.png

文/汪云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并将其作为我国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为落实国家、省有关产业集群战略部署,抢抓新兴科技和产业发展机遇,近日深圳发布实施《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及有关配套文件,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一、建设产业集群是顺应产业治理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帮助集群所在区域的企业提升竞争力,加快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进程。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指在新一轮全球科技产业变革、国际经济竞合波动、我国制造业三个转变、“双循环”相互促进等背景下,在各类要素时空流动支撑下的实体空间、虚拟空间交互复合的新型网络空间上形成的创新性产业组织形态。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强调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世界级产业共生平台,对全球产业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市场营销、空间网络和区域经济等具有影响力和控制力。集群中的产业和企业必须具有国际影响力,技术创新水平必须具有全球竞争力,各创新主体和链条必须高度网络化和密切合作,网络化协同创新、群体性技术突破、集聚化产业布局将成为未来发展主流区域的治理趋势。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主要体现集群规模有国际影响力、集群企业有全球掌控力、集群创新有可持续发展动力、集群网络和集群治理有协作力、集群要素聚集和流动具有活力等。美国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产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意大利东北部的服装时尚产业集群、德国巴登一符腾堡的机械产业集群等引领了地区经济增长,培育了所在国或地区的产业优势,提升了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深圳主动布局建设产业集群,是落实国家、省关于产业集群建设的具体行动,是抢抓产业组织模式和经济治理方式变革的主动谋划,也是参与国际经济与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支撑和引领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助力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QQ截图20220613154814.png

二、深圳有基础,担当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重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要素产出效率,率先实现产业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深圳在产业集群建设方面是及早行动,主动融入国家和广东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大局,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为下一阶段体系化、协同化、高水平推进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深圳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工业全国领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跃居全国城市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一面旗帜,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行业品牌及产业集群。

表 1 深圳落实国家、省有关集群工作情况

QQ截图20220613154847.png

三、以“融通”思维促进“上下游、左右岸”发生“化学反应”

产业集群建设的一个核心目的就是要增强企业根植性,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助力“双循环”。产业集群建设涉及到产业链条建设、产业组织模式、产业资源配置、政府服务体系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未来,要充分把握产业集群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坚持工业立市,加强协作,共同织网,构建生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左右岸”协同,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QQ截图20220613154915.png

1.产业链条“融通”

客观来看,深圳“20+8”的一些产业链还存在“卡脖子”问题,断链、梗阻等问题依旧存在。建议实施“集群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精准化推进“强链、补链、连链、延链”,联动周边产业发展,打造紧密合作、动力强劲、能力突出的全球顶尖优势产业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实施产业链扫描计划,梳理短板和弱项,精准施策,靶向引入资源。促进企业梯队式发展,按照“抓大、扶中、育小、引强”的系统思路,发展“链主型”“生态型”“灯塔型”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队伍,孵化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加强合作融通发展,提升集群企业发展质量,培育融通发展的企业梯队。

2.产业资源“协同”

以“四链协同”思路为统领,以“20+8”的区域和功能布局为牵引,科学合理配置全市科技和产业资源。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产业链+教育链”整合布局,转变办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化发展,促进教育“嵌入”产业集群建设,提升教育对产业的响应度。建设面向集群培育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产业集群需求在哪,高校专业就办到哪”的理念,通过面对面、面对链的方式,形成基于产业链人才生态系统的整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面向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度。

3.产业组织“结网”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中、产业集聚的最大不同在于集群内能够形成高效合作的组织网络,进而促进知识外溢、企业合作、资源共享等集群效应。实施集群“织网”工程,培育发展新型集群促进机构,发挥沟通交流、资源连接、协调管理、国际合作等功能,当好集群发展的“织网人”,促进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多元主体有效联结,沟通政产学研资介用等跨界、跨域、跨链供需,共享创新载体、服务平台、营销网络、资本融通和产业信息等资源,推动形成组织共治、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集群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组织形态升级。

4.产业服务“变革”

顺应集群发展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完善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要素市场配置、产学研用合作、产业园区联动发展等机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业制宜,采取“一群一策”方式,推动产业集群专业化、协同化、网络化、生态化发展。持续建设和优化“深i企”,打造全市统一的集成式政策服务平台。推动部门数据共享,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各类产业集群提供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的政策服务,提升集群治理效能。加强链条式整合招商,针对发展短板和弱项,出台精准化扶持政策,靶向吸引资源落户,实现集群扶持的系统性升级。

5.数字融合“赋能”

充分把握数字化发展必然趋势,利用数字工具赋能集群建设,助力产业集群治理变革。主动融入和拥抱数字化发展浪潮,聚焦制造业企业及产业链、供应链,识别集群和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对接企业个性化需求,围绕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进行软硬件结合的数字化改造,重构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为集群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带动集群整体管理提升、技术创新、模式变革。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强化时尚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全球时尚之都 2024-03-26 15:57
  • 综研观察

    新世纪以来,我国研发投入水平扩大了33倍,基础研究经费全球第二 2023-09-26 15:59
  • 综研观察

    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 2023-09-14 15:27
  • 综研观察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独特作用及未来发展关键 2023-09-01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