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梅:发挥金融作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者:胡彩梅

时间:2022-11-09 15:53

11864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研究基地和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从政治高度和国家战略需要出发,积极组织研究人员开展系列学习、座谈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工作中,本号将陆续刊发我院研究人员有关学习和解读文章。

QQ截图20221128160143.png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会碰到一些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没有碰到的困难和挑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没有现成的理论可搬,唯有在实践中摸索。金融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出现,是人类文明的特殊工具,它能够应对文明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复杂经济问题的挑战。本文将尝试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及金融如何助力,让金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十四亿人口整体迈进现代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其中老龄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将要面临的巨大障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0%,到2040年该比例可能会达到30%;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3,处于世界超低生育水平;这意味着我国人口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缩减和老龄化,老龄人口规模之大是其他国家从未经历过的。快速上升的人口抚养比以及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将严重拖累经济增长。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从未出现过人口不增长的经济增长,而且往往是庞大的、不断扩大的年轻人口推动了国家的崛起。金融的力量之所以能影响世界历史上诸多重要的转变,是因为它能够让经济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提前或延后,它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减少生存风险和跨越时间配置资源以促进增长的能力。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谋划,推动社保和金融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不二之选。要大力支持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以及养老金金融的发展,为社会成员的养老需求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目前,我国养老金融的渗透率、覆盖面、产品供给等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均存在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是政府运用税收制度调节和激发金融机构创新及鼓励居民参与意愿的力度不够。无论是美国的401k账户、英国的ISA账户、日本的NISA账户等养老账户还是长期护理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创新型养老金融产品,都享受着具有激励作用的税收优惠。加快完善税收制度设计,提高税收优惠力度和政策积累的覆盖范围,加速推进以个人养老金为主的第三支柱发展尤为迫切。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协调好收入分配问题。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贫富差距扩大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经济学史上最大的难题。导致贫富差距的原因很多,有人归结为资本家的道德沦丧、有人归结为资本回报率高于经济增长率、还有人归结为现代技术和规模化商业模式所致的马太效应。当前,我国社会上出现了仇视资本、主张限制资本发展的不好倾向。资本不带任何道德属性,只是一种经济要素,关键是如何运用资本。因此,不是要限制资本和金融的发展,而是要引导资本和金融在调节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在初次分配环节,要致力拓展居民投资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推动金融体系市场化竞争,让金融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惠及小微企业、弱势群体;在三次分配环节,要发挥富人的作用,加快完善制度安排和法律框架,加快改革促进的公益慈善发展的税收激励等政策,大力发展慈善信托、公益基金、股权捐赠、公益创投等公益金融,推动金融向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世界认同。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民族或文明对话之间寻求基本的理解与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认同越坚定,政治认同就越强固,新时代推动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获得世界的普遍认同尤为重要。文明和文化“走出去”往往需要以资本和产业为重要载体。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扩大金融开放,引导金融机构全球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民营资本“走出去”过程中将“人民至上”“平等相待、互商互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思想镌刻在骨髓里,通过资本和金融的力量与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如何平衡好发展与保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金融在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上发挥的作用日益强大并且在全球受到持续关注,要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和金融资源支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金融在我国尚未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社会认知,需要不断完善可持续金融的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鼓励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可持续挂钩的债券、可持续存款、ESG投资等为代表的可持续金融产品创新,强化ESG信息披露,加强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监管与考核,推动可持续金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需要守护好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但和平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把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重中之重。金融既可以被用作实现和平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战争中的武器,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叠加全球央行轮番加息与地缘政治冲突的大背景下,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定显得尤为重要。从内部来看,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安全可控,但社会对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并不乐观,导致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信心略显不足,提振全社会投资、消费、发展的信心要成为当前政策制定的重中之重;从西方国家经历的历次危机来看,当人们开始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失去信心时,危机就会发生。从外部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处于临加息缩表的特殊时期,非常容易引发经济衰退,我国要做好应对外部冲击的准备,把金融安全作为一个长期问题高度重视,不断增强金融市场监管和金融危机处理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好安全保障。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深圳要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独立站发展,应对第三方平台“卡脖子” 2022-10-25 09:54
  • 综研观察

    深圳国资国企要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2022-05-23 16:43
  • 综研观察

    从新冠肺炎疫情看,我国亟需完善突发重大灾害的风险分担和融资机制 2020-02-22 10:48
  • 樊纲观点

    调整“城镇化”偏差,尽快明确“城市化”战略 2019-12-16 14:03

    城市化的本质是人的城市化,是人理性自主选择的结果。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聚是基本规律,大城市才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