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数字科技企业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樊纲观点

作者:樊纲

时间:2022-12-12 16:24

30045

4bd3cb400aac3d5e3f14230cc3930b0_w0197.jpg

12月8日,在「大湾区科学论坛湾区科创峰会」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做了题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大型科技服务公司的重要作用》的主旨演讲。文章略有删改,未经本人审核。

 1.后发优势比「比较优势」更重要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峰会,已经参加过几次了,每次都有一些新的话题,有新的主题。

刚才听马凯硕的发言很有感触,我稍微发表一点感想,也补充一下,他说得非常中肯。首先他说到,因为改革开放,亚洲人学到了西方发展起来的很多东西,不光是科学技术,还有市场经济这样的体制,这是我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他又说到,美国要遏制中国的发展,我们没有办法,只好更多的自主创新。

这就是我们经济学研究,最近因为疫情,我有时间做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关于后发优势和自主创新的关系问题。我们在这个发展阶段,还是一个后来者,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要想发展,要想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取竞争的优势,我们就要发挥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定义是,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学到发达国家创造的一些知识和技术。但是,现在他把我们卡断了,为什么后发优势比比较优势更重要?现在美国做的所有东西,都是要卡断我们学习交流的渠道,包括贸易、投资、学术交流、留学生学习等等,都是要卡断交流学习的渠道,断供科技产品。

那怎么办?当然要自主创新。但是我们自主创新还有差距,我们在很多领域、很多产业中,离前沿还挺远。有一些产品,我们已经离前沿很近了,包括数字经济、数字技术以及其他的技术,确实接近前沿了,但是很多的产业,我们仍然比较落后。前两年我们问题科学家们、技术人员,哪一个产业离世界前沿最先进的还差多远?一般说法是,我们现在大概50%、60%的水平,发达国家国家100%。现在我们也许更前沿一点了,70-80%,但是仍然是落后的。现在如果我们要更好的发展,仍然要努力学习,谁比我们先进,我们就要学习,学习就要开放,只有通过开放才能学习这些东西,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跟其他国家的开放,包括东盟这些国家,进一步通过RCEP国际条约、多边主义,还有各种渠道,我们仍然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向他们的企业学习。

与此同时,逼着我们不得不加大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在这种压迫下,在这种遏制下,我们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的有紧迫感,这一点非常重要。过去不会的东西,我们去买,进口一些中间产品,很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现在解决不了,逼着我们的企业非要自己努力了。所以,我们办这样的科技峰会,非常的重要。

刚才马凯硕所说的,如何使我们的企业更快地成长,更快地把资源、精力投入自主创新的领域,更好的互相合作,更好互相结合,把资源用到真正该用的地方去,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这是我的一个补充,也是讲发展经济学时不得不讲的东西。以前讲发展经济学,先讲落后,先讲贫穷的陷阱,再讲收入增长,又到中等收入陷阱,现在才发现,还有一个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这是我们思考一切问题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2.数字经济的供给侧与需求侧

说完这些宏观的事情,我再讲一些具体问题,也是现在政府和有关部门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界非常关心的问题,就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如何发展,如何不仅仅是科技公司创造出的数字技术,而是各行各业从服务业到制造业,能够加快数字化进程,把新的技术真正运用到实践中,运用到产业发展中。我稍微捋捋思路,把涉及到的两个比较大的问题,在这儿讨论讨论。

第一,数字经济怎么在产业中应用;第二,要想发展数字经济,为什么大企业非常重要,为什么大企业发挥引领的作用,为什么政府要鼓励大企业的发展。

数字经济,这是最近几十年科技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从互联网开始、E-mail开始,一直到现在,前两天马斯克的一个视频说到「中国人现在都活在微信上,我们是不是也抄微信」,这些发展使我看到了它所带来的一些效益,改变了世界。从经济学的逻辑上,它是怎么改变世界的?数字技术为什么对我们有益,为什么企业可以挣钱?因为它为我们大量节省信息成本,这是人类、企业活动的重要成本。节省了企业大量信息成本,各行各业可以发展,也使信息技术有了收入的来源。信息技术也可以创造很多新的产品,使过去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比如说公共防疫、AI、无人驾驶、远程手术、智能家居等等一系列的产品,都出现了,因为有了这样的技术。

数字经济分供给侧、需求侧两方面。供给侧就是生产力,数字化的生产力创造,包括了算法、算力、数据传输、存储、云等等方方面面,硬件和软件不断改造和提升,创造出越来越大的可能,这是供给侧。谁在供给侧?就是做数字技术的企业,包括硬件、软件。需求侧是谁?就是各行各业的企业以及每一个个人、政府、城市等等,就是应用数字技术的各个部门、企业、产业 千百万的民众本身,生活方方面面的应用就是人类的需求。

中国的数字经济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哪一侧发展得更快?有一个争论:新基建是不是超前了?数字基础、信息基础的基础设施,是不是做了很多,但是应用还不够。这个争论本身反映的问题是我们的应用还不够,也就是需求小于供给。现在基础设施铺了很多,问题是怎么把它用起来。「用起来」的这个问题,有两类产品:一是服务业,这一块应用得比较快,成果也很明显。电商、支付平台,各种网上的工具,广告、物流、流通等等,相对而言利用这些东西比较容易。带货、网红、乡村等等,各行各业都利用互联网来扩大自己的宣传,相对而言发展比较快,包括互联网金融。

 3.制造业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但是制造业迄今为止尽管有一些实现了数字化,但大部分企业还在观望,数字化程度比较低。原因是它难一点。服务业往往不需要硬件的改造,服务业就是软件的问题,以前搞P2P时,有人说金融的门槛多低,5万块买一个软件就P2P了,公司就到处骗人了。而制造业涉及硬件改造,包括工业互联网产业,设备上要有传感器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整个操作系统,甚至包括组织系统,制造业要改造相对来说难一点。所以,制造业改造中,成功率相对比较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比例更低一点。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原来产业自动化基础薄弱,老设备改造比较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涉及硬件投入成本比较高,大家会考虑成本。我投入后有没有回报,回报有多高,能不能cover住成本。很大百分比的回答是,迄今为止还没有正收益,还只是投入,利润没有很大的上涨。所以大家都知道要用新技术,至于怎么用,是否需要投入,大家都在研究观望。

第二,数字化人才,制造业中数字化人才也缺乏。不可能养一批专门搞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人才,也是阻碍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认知的问题。企业高层是不是投入,因为这件事情不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信息/通讯工具的问题,涉及到组织结构的改变,运营方式的改变,没有高层的投入、没有最高决策者的投入,很多事情都做不下去。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组织问题。相对而言,就慢一点。

4.数字技术在促进分工水平

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科技技术产业,在供给侧的企业,你如何介入需求侧的应用,你更懂那些技术,你如何为不太了解这些技术的企业,为实体经济、制造业等等提供服务。科技企业在这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应该是一个服务型企业,是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有时候跟科技企业谈起来时,科技企业都是专家、工程师、技术人员,他们在创造各种技术,算法、算力、存储等等,他们愿意把自己认为是一个科技创造企业。我完全同意,你就是科技创造企业,但是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你提供服务,同时要扮演服务商的角色。所以这里面要发挥科技企业的功能。

而现实中,也不需要制造业企业自己养一大堆数字化应用技术的人才。现代制造业,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很多服务是外包的,本身有水平分工的大趋势,美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在缩小,如果把分出去的服务业加一起,并没有小多少。有哪些服务业?比如说最初的运输,以前都是工厂自己养很多车,现在分出去了;仓储、工业设计、广告、销售、设计、信息,包括信息化改造,也不需要自己建信息化部门,就可以利用提供服务的科技企业进行外包式服务。

制造业企业在不断外化,你的企业使他们更好的外化,使他们更加集中精力提主业生产效率。所以说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属于数字技术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本身就在促进水平分工,包括企业的员工将来跟你不再是雇主和员工的关系,他在互联网上进行外包,可以为你提供服务,这种趋势正在形成。

因此,服务外包本身就是制造业的一种延伸,使得制造业本身更有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高度重视科技企业对外服务的职能。我相信现在科技企业都在做,也都在跟各方面的企业联系。

5.国际竞争中产业的竞争力是由大企业决定的

最后一点,要发挥大企业的作用。

从外包服务的角度想,大企业能提供比较综合的解决方案,一个小公司、小企业,它在某一个技术上有强项,但是只能提供一个方面的服务,而大的公司可以提供更综合性的服务。这时候,关于大企业的问题,相对而言是跟刚才所说的是相关的问题,也是独立的问题,我们要发展中国的各种高新科技产业,我们如何对待大企业。这里面的冲突,一方面反垄断,另一方面要想发展产业,还非得发展大企业,小企业很重要,小企业能产生明日之星,小企业带来大量就业,但是我们要保民生时要保中小企业,但是要发展一个产业,必须有引领、有先进的大企业。而且大企业的优势在于,它有创新的能力,有创新的资源,能够更多投入创新。

有一些企业退出,也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很多企业无序竞争,竞争的办法就是杀价,导致利润很薄,这样就导致小企业没有能够做创新,创新是需要投入的,是需要花钱的,我们就羡慕发达国家的产业多好,一个产业里面三四家寡头竞争,利润可以厚一点,不用天天杀价,它就有能力创新、投入。

这是怎么来的?是一轮一轮兼并重组,一轮一轮优胜劣汰,最后形成的大企业。有一些经济学家论证,最好的产业结构不是完全竞争,可能就是垄断竞争,一方面有竞争,价格就不会太高,同时消费者可以享受不断创新的成果。

因此,我想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企业的发展。大企业需要监管、需要反垄断,但是我们千万不能不去鼓励大企业的发展,不能不去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我们现在的情况,不是大企业多了,而是太少了。特别在国际竞争中,一国的实力在产业中的竞争力是由大企业决定的.中国在许多高新科技领域,大企业在国内显得很大,但是在国际比较中,显得还是很小。比如说国际销售比起GAFA那几家大的,我们还很小。

发挥高新企业,首先积极发挥大企业的作用,大企业还可以带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形成创新链,大中小互补。在当前,更重要的是发展大企业,发展重要的科技领域,科技产业非常重要,在大国竞争的情况下,我们的政策一方面要反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政策,我们的关注度、注意力要放在大企业的发展,放在竞争能力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各行各业真正做大做强。

在此也期待各级大企业做大做强,助力实体经济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做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 樊纲观点

    樊纲:服务实体,鼓励创新 2024-01-20 10:28
  • 樊纲观点

    樊纲:对“一流企业”的经济学思考 2024-01-07 14:41
  • 樊纲观点

    樊纲: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开放心态、培养创新能力 2024-01-02 13:28
  • 樊纲观点

    樊纲:新一轮科技竞争和新技术创新中,大企业要牵头大研究 2023-12-05 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