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全国各省市2024年上半年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两个经济大省——广东和江苏两地不断缩小的经济总量差距,由此也引发了社会上热烈讨论和广泛关注。公众津津乐道的背后,关注的焦点在于江苏是否有可能“顺势而为”一举超越广东,以及两省差距缩小的原因何在;然而粤苏作为国家经济大盘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数据变化的背后更多是由于发展模式的不同,二者伯仲之间、难分优劣,本文重点就此探究。
一、从经济总量数据来看:粤苏GDP差距在缩小
从季度经济数据看,2024年一季度,广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为31510.66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4%;江苏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020.4亿元,增长率为6.2%;比较而言,江苏省GDP总量已经相当于广东省的98.4%、且增速也明显高于广东省,两省GDP的差距也已缩减至490.26亿元,是近五年两省一季度经济数据对比的最低值。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广东省内核心城市广州和佛山增长放缓,相比深莞两市6.4%和5.5%增速,广州增速只有3.6%,而佛山GDP较上年同期减少0.25亿元,是万亿城市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城市;此外广东还深受房地产和外贸进出口的影响,如佛山一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1%、出口下滑40.4%。一方面江苏省内十三个地市发展则更为均衡,8个城市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外贸实现进出口总值1.3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
表1 近五年来广东和江苏省一季度GDP总量对比
从半年经济数据看,2024年上半年,广东GDP为65242.5亿元,增速3.8%,较去年上半年增加了2332.7亿元;江苏上半年GDP为63326.3亿元,实际增长5.8%,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861亿元;比较而言,江苏省上半年GDP总量约为广东省的97.06%,两省经济总量的差额为1916.2亿元,是近五年来两省上半年经济数据对比的最低值。差距缩小的原因在于广东省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放缓,而江苏省则保持较大增长态势。具体而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广东为6.0%,江苏则为8.6%;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广东为2.7%,江苏则为4.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广东同比下降1.5%,江苏同比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广东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而江苏24178.4亿元,同比增长4.9%。再从三驾马车看,广东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速分别为-1.5%、1.2%、13.8%,均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进出口外);而江苏投资、消费和出口分别增长3.7%、4.9%、8.9%。
表2 近五年来广东和江苏省上半年GDP总量对比
从年度经济数据来看,2023年广东省的GDP总量为135673.16亿元,江苏省的GDP总量为128222.16亿元,两省的差值为7451亿元,江苏省的经济总量约为广东省的94.5%。从历史纵向来看,广东省自1989年GDP总量超越江苏后,至今已有35年位居全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其间,两省GDP总量差距最小为1989年的59.5亿元,差距最大为2019年的9330.1亿元,差距缩小的趋势从年度比较数据上看并不明显。
图1 1978年以来广东和江苏省年度GDP总量对比
二、从关键指标来看:广东具有比较优势
尽管2024年一季度和上半年以来,江苏的GDP总量快速攀升,与广东的差距逐渐缩小,但从经济、金融、税收、科技、交通运输、人口多方面来看,广东省的综合实力更胜一筹(具体见下表)。
从工业竞争力来看,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0575.18亿元,江苏为9344.4亿元。从经济实力来看,2023年广东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约为35.09万亿元,江苏为24.59万亿元;上司公司数量方面,广东有872家、总市值12.43万亿元,江苏有690家、总市值6.41万亿元。从创税能力来看,2023年广东全省国内税收收入21637.7亿元,是江苏国内税收总额15587亿元的1.38倍;广东每100元GDP产生的税收收入为16元,高于江苏的12元。从创新能力来看,2023年广东共有7.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有5.1万家;广东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39%,高于江苏的3.2%;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上看,广东2.37万件,远高于江苏的0.65万件。从人口红利来看,2023年广东新出生人口为103万人,江苏为4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方面,江苏呈现负增长的趋势。
表3 广东省与江苏省关键指标对比表(2023年数据)
数据来源:2023年两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粤苏竞争的背后:发展模式的差异
粤苏GDP差距缩小的背后是两省发展模式的差异。具体而言,广东省是显著的极点带动发展模式,即以广州和深圳两个核心极点城市(GDP总量超过3万亿)加上佛山和东莞两个GDP万亿城市带动周边市县发展,广东推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和深圳、广州等五大都市圈发展战略背后支撑的逻辑莫不如是。而江苏省则是典型的均衡梯度发展模式,13个地市之间经济总量呈现明显的梯次排列特征,如GDP总量2万亿档有苏州一马当先,1.5万亿档有南京和无锡支撑,1万亿档有南通和常州守位;万亿以下,8000亿档有徐州,7000亿档有扬州和盐城,6000亿档有泰州,5000亿档有镇江和淮安,4000亿档有宿迁和连云港。
两种发展模式不分伯仲,难分优劣。广东省有两个GDP超3万亿的城市,但GDP万亿档以下,存在明显的城市断档,首尾城市差距悬殊;江苏省各城市发展虽较为均衡,但也存在问题,如南京作为省会城市首位度不够,苏州经济总量省内位居第一但城市能级和影响辐射能力明显不足,导致江苏各地市之间自主性较强、经济粘性较弱,缺少明显的龙头效应。
展望未来,一定时间内,广东省仍将保持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地位,同时江苏省的追赶步伐也会进一步加快。总体上,一方面广东省要继续强化极点的引擎功能和作用,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都市圈发展战略为契机,打造世界级湾区,推动广东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方面要统筹兼顾珠江东西两岸和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等区域的均衡式发展,在扩大极点引擎辐射引领作用的同时,因地制宜借鉴江苏的均衡发展模式,推动周边城市根据自身优势资源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