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17 14:52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十月十六日)下午在添马政府总部主持《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记者会。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的第三份施政报告以“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为主题,延续了务实、合作创新、以市民为中心的风格,在北部都会区、绿色金融、低空经济等领域提出新发展定位和思路,展现了特区政府巩固优势、推进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本次报告延续了前两份报告的改革导向,通过设定绩效指标、推进政策创新,确保成果落地。
1.服务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同频
施政报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从多方面推动香港强化自身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完善安全立法、改革治理架构、深化大湾区合作、推进机制创新,着眼香港在金融、科技和人才聚集地的作用,强化与国家创新体系融合。完善新型工业发展策略和体制建设,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实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坚定承诺保障国家安全与维护社会稳定。施政报告明确指出,特区政府已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本地立法,并制定《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与《香港国安法》相辅相成,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是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后的首份施政报告,展现了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完善法律框架、融入国家发展的决心。
二是积极回应习近平主席的“四点希望”。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的讲话中,对香港提出了“四点希望”,即推动改革创新、强化治理能力、增强民生福祉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对此,施政报告作出积极回应,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包括加强政府治理、深化经济改革和优化民生服务。具体来说,政府通过架构改革,增设三位副司长以强化领导和跨部门协调,并设立副司长主导的专班,提升执行效率,确保政策高效落实。此外,还改革了《公务员守则》,明确公务员的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建立“全政府动员”机制,提高应对大型事故的能力。同时,创新推出“简约公屋”计划,缩减公屋轮候时间缓解住房短缺问题。通过输入医护人员和改革药品审批制度等多项民生政策,进一步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三是响应国家对香港的要求。强调要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发展为国际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国家储备人才对内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外以人才强化国家与世界的联系。施政报告中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设立“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专业人士到香港工作和定居。快速引进具有创新科技、金融、专业服务等领域专长的人才,为香港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提供动力。
四是深化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大湾区城市间的深度合作和互联互通。报告有四十多处提及“粤港澳大湾区”,具体举措包括强化深港合作,推进河套地区创新科技园的建设,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和物流网络的协同发展。此外,香港将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在科技、物流、金融和法律等领域深化合作。在河套地区打造创新科技园区并设立试验区,为政策和制度创新提供平台,促进科技企业的落户和成长。推动数据跨境流动,特区政府正与广东省商讨在大湾区以先行先试方式,简化内地个人数据流动到香港的合规安排,便利大湾区金融、医疗等跨境服务等。
2.深化区域合作,大湾区发展共振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施政报告指出,香港一直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得益者。对此,重点项目指标中明确提及“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围绕建立湾区平台、设立湾区标准、拓展湾区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新路径。
一是战略升级——北部都会区和河套。施政报告将北部都会区定位为香港发展的新引擎,预留至少80公顷土地用于北都大学教育城的建设,并计划在2026年上半年公布其概念发展纲要。此外,施政报告也提到将在今年内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特区政府还将深入探讨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创新便利措施,例如:为港深两地园区的特定人员提供便捷通关;利用无人机低空运输,促进物资跨境流动;以及为落户香港园区的内地企业提供跨境资金调拨便利等。
二是巩固核心优势——金融与贸易物流。在金融领域,深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合作,强化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并与深圳共同推动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提升跨境金融产品的流通性和交易效率。同时,加强绿色金融合作,推动绿色债券发行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促进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
在贸易和物流方面,香港将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共建现代物流网络,规划发展洪水桥和厦村等新物流区域,加强与粤西及周边地区的物流合作,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桥的优势扩大货物中转能力。此外,推动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在大湾区内试行跨境数据流通便利化,助力香港成为跨境电商的物流配送中心及全球数字贸易枢纽。
三是产业拓新——低空经济、文旅产业。报告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的具体计划,计划在大湾区内试点无人机和低空空域交通应用,覆盖救援、测绘、货物运输等多种用途。为推动这一新经济领域的发展,香港将设立“低空经济工作组”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加快行业规范化和规模化进程。此外,香港将大力推动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包括新能源、生命健康科技及航天科技等领域,并计划设立“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和新的InnoHK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科研转化,为深港合作提供更多契机。
在文化和旅游领域,香港特区政府的文体旅局将推出沙头角文化生态旅游路线产品。保安局计划在今年内将沙头角开放计划的每日旅游限额提升至3000人,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试行“无感”通行方式,方便中英街的居民和工作人员通行。此外,还将研究相关技术的应用,以支持未来中英街的旅游发展规划。
四是机制创新——人才输入、空港中心。为加强人才输入,施政报告提出延长香港高校大湾区校园毕业生纳入“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的试行时间,为期两年。同时,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的大学名单,新增13所海内外顶尖大学,使总数达到198所,并将计划内高收入人才的首个签证期限由两年延长至三年。为促进人才资源共享,香港与深圳将开展多层次的人才交流合作,包括公务员、科技人才和高端金融人才的互换与培训项目。施政报告特别提到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作为合作机制的示范项目,香港与东莞市政府携手推进其长期发展。通过将香港的航空物流优势与内地的土地和人力资源相结合,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缩短货物处理时间,实现资源互补和效率提升,巩固香港在区域物流中的枢纽地位。
五是“协同”发展——社会民生服务。施政报告以“协同”思维,推动深港在社会民生服务领域的合作。提到深港两地将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智能基础设施的协同开发,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此外,香港与深圳合作建设临床试验平台,整合两地的医疗资源和创新药物审批机制,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和新药的审批上市进程。在高等教育和创科合作方面,鼓励深港高校携手建立合作研究项目。例如,在河套地区设立联合实验室,聚焦高科技和基础科研领域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技术的应用,为两地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施政报告还进一步提出,通过设立资金支持和引导计划,鼓励更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合作,加速区域内科技和人才的协同发展。
当期来看,香港经济上半年保持稳健增长,实质本地生产总值于第1季及第2季分别按年增长2.8%及3.3%。访港旅客数量同比增长64.2%,恢复至2019年同期六成。香港国际机场客运量同比增加52.8%,金融市场活力增强,港股IPO数量与去年持平,外汇基金实现1040亿港元盈利,保持高流动性。在“撤辣”政策刺激下,楼市回暖。
然而,全球高通胀和加息等外部因素仍构成挑战。施政报告针对香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二十七项要点,涵盖教育、经济、房产、民生等领域,全方位推动发展。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扩展教育资源、推动创新科技和产业升级,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特区政府将加强人才引进、本地培训、发展旅游业及招商引资,推动多元产业发展。中长期来看,以“北部都会区”为发展引擎,通过基建投资扩大经济容量,提出了一系列增强经济动能、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措施,并以“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为蓝图,引领香港迈向新高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