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港”是在大湾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入“下半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进一步深化,深江合作加速迈向新征程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它在江门落地并发展,将有利于深江高质量合作走深走实,实现货物“出海”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江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和大湾区产业转移中的后发优势,支撑江门加快成为大湾区新一轮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高地。
//江门水运资源丰富,具有滨江临海的双重优势。图为江门高沙港。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一是有利于江门更好找准自身港口定位和发展路径,更加高效地服务全市产业和外贸发展。伴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快速演进、外贸形势深刻变化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调整,大湾区港口群发展已经进入“存量竞争”甚至“减量竞争”的深水区,港口竞争力的提升也由过去主要追求吞吐量的提升,转变为综合服务能力和质量、效率的提升。
从港口本身的发展来看,江门无论是港口资源、海运条件,还是航线资源、服务能力、通关效率等,在大湾区“头部港口”矗立的世界级港口群中优势并不突出。在拓展港口、补贴航线、拉升吞吐量等传统赛道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情形下,江门发挥好、利用好大湾区港口资源,主动加入大湾区“组合港”的“朋友圈”,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加强突破和创新,增强服务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这不仅拓宽了江门自身的集装箱港口发展路径,也间接将深圳的国际枢纽大港搬到了“家门口”,从而借助“组合港”“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便利优势,实现货物“出海”能力和效率的大幅提升,赋能全市制造业和外贸高质量发展。
二是有利于江门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速成为大湾区新一轮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高地。当前,大湾区已经进入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下半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城市群内部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进一步深化的双重作用推动下,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正在由广州、深圳等高能级的中心城市加速向周边节点城市传递、扩散,加快形成全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江门作为大湾区重要的节点城市,制造业发展基础好,区位交通优越,土地资源丰富,能源保障有力,后发优势显著。近年来,江门坚持制造业当家,纵深推进“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抢抓新赛道,布局新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落地。尤其是中创新航、隆基绿能等具有标杆意义的重大项目的成功布局,直接推动江门走在了新能源产业这一战略新赛道的前列,成为江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的“高光时刻”。大湾区“组合港”将助力江门打通下游货物“出海”关键服务链,补齐制造业发展的供应链短板,长远来说有利于消除部分企业落户江门、深耕江门的后顾之忧,将进一步促进江门成为大湾区新一轮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高地。
三是有利于促进江门与深圳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助力深江高质量合作走深走实。作为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历来在承接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产业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头堡作用。深圳是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核心输出地,是江门承接产业外溢、推动产业变革升级的重要来源。从“腾笼换鸟”时代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到当下正在积极推进的深江经济合作区,从传统产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等两市优势互补、密切联动的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推陈出新,促进深江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升级,已然形成了具有广泛示范带动效应的深江合作模式。
今年,广东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系统搭建了新阶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框架,揭开了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的新篇章。站在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得益于深圳的大力支持,江门的主动作为,深江合作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有机会成为大湾区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典范。大湾区“组合港”作为大湾区的“新基建”项目,对于深江合作既是硬联通,更是软联通,意味着江门可以充分利用深圳枢纽大港和便捷的国际海运通道优势,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临港经济”,助力江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从这个意义上看,大湾区“组合港”对于江门的作用不亚于正在建设中的深中通道和规划中的深珠通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