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新一轮科技竞争和新技术创新中,大企业要牵头大研究

时间:2023-12-05 14:54

49732

QQ截图20231205150500.png

近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方日报、腾讯公司联合主办的“前沿科创论坛”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召开。会议以“创新者 • 预见未来”为主题,围绕“数字科技前沿趋势发展”,共同探讨科技创新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新观点,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众多知名科技专家、行业学者和企业代表等前来参与,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交流,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本文整理自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的主旨发言:

QQ截图20231205150522.png

首先欢迎大家到综合开发研究院来参加关于“预见未来”的研讨会。正像郭万达常务副院长所说,在座很多都是科技专家,是硬科学,我们属于软科学。软科学和硬科学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硬科学是可以实证的,软科学没法做这个。所以,经济学只好用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已经发生过了,无法控制统计数据,通过过去已有资料来分析未来。

今天要讲的话题,在分析未来的时候我们也要不断回想过去,过去的历史、过去的事实来证明什么东西我们应该怎么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对未来进行研判

无论是科技界,还是经济界,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都面临着重大的问题,一个重大的希望和重大的挑战,就是新的数字技术。刚才万达讲了ChatGPT对我们的挑战,现在又是Q-Star,虽然现在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但是已经出现了各种挑战。

我想讲的第一个话题是面对重大挑战,我们要抓紧研究,你不得不研究,你必须去研究。

现在的挑战引起了很多的反弹,好莱坞的剧作作家们抗议不许用ChatGPT,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英国访问,看到英国的旧厂房,想起了200年前英国工人砸机器,就是要反对机器代替人。现在好莱坞的剧作家们在反对使用这些新技术,但是也有剧作家说“现在80%的灵感借助ChatGPT找的”,不少人已经在使用。社会也担心ChatGPT会不会替代很多人的工作。之前我参加了一个2千人的法律界大会,大家非常的焦虑,法律界可能是最焦虑的,法律助手们的工作,所有律所后面都是一墙的法律书,以前靠人去翻,以后不用再靠人去翻。从我们研究院的角度也面临挑战,将来很多研究助手可能就不需要了。

然后,就是这次OpenAI内部发生的事情,一会儿听听科技界的专家们给我们讲讲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董事会的人说现在面临世界观的问题,我们要不要毁灭这个世界,对人类产生重大的挑战和影响。

前些日子,英国也召开了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说明什么呢?大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件事,要制定规范规则。在此情况下,很多人说是不是发展的速度会放缓?在我看来,不会放缓,研究的速度、技术进步的速度不会放缓,只要它存在,一定有人去尝试。哪怕仅仅是为了好奇心,很多人也要继续做下去,这个公司可以不做,但是那个公司一定会做,你不做,别人就会做,你就会落后。后面我也会讲监管的问题,因为监管,所以必须往前研究才知道监管什么。

刚才说的就业挑战是比较浅的,比较温和的,更大的挑战是关于对人类生存,机器是不是能够真正控制人等挑战。虽然有很多挑战,但是研究不会停止,好莱坞的剧作家暂时有点协议来规范,但是没有人用它吗?一定会有人研究怎么用得更好。

从这个角度上,规则一定要建立,监管也一定要建立,一定会有一些新的规则来规范这方面的行为,但是它不能替代技术进步,技术一定要进步。刚才讲的历史是砸机器,另外一个例子是原子弹,明知道这个技术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但是仍然要发展它,与此同时提出了全世界要对它进行规范,要对核武器进行控制。

再一个例子是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这些一定要发展,但是人类可以达成协议,去限制某些应用,应用是可以限制,但是科学必须要发展。我们现在不要被一些噪音以及大家产生的抵触,或者是对它未来可能预见的风险会有一些反弹,但是技术不会放慢,我们一定要加紧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去旧金山开会,据说湾区对AI投资热得很,AI方面的投资基金有一个热潮正在兴起。对于ChatGPT,对于大模型,尽管我们在这个领域里是世界第一梯队,但我们还有落后的地方,我们要考虑怎么加紧追赶。

以上是第一个大问题,也是对前沿、对未来的研判,我们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对未来进行研判。

第二方面,我们要发展研究,怎么才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更多的成果?

二、我们要发展大企业,要有大企业来领军大研究

我们现在很重视中小企业,这是应该大力推进的,中小企业能够发展起来,我们才有科技创新等的产生。与此同时,面对科技进步的大趋势,快速科技进步的形势,我们一定要重视大企业的发展,推动大企业牵头大研究。不要作茧自缚,不要人为限制科技进步的前沿的大企业的作用,这是仍然值得讨论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现在很多都在论证,一个好的产业结构并不一定是完全竞争的产业结构,经济学教科书一上来都说是完全竞争,好像那是最好的,它把价格压到最低,消费者能够得到最大的实惠。但是千百个小企业,这种激烈的内卷竞争,把价格压低,也把利润压低,大家的利润很薄,没有钱做创新。因此,现在认为最好的产业结构,不是小企业的完全竞争,而是寡头竞争。通过少数几个企业竞争,它的价格可以高一点,利润可以厚一点,能够有更多的资金去做创新、去做研发,使得消费者能够得到比较低价格的好处,也能够得到创新的好处,能够不断享受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应用、新的功能,这也是消费者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大企业才有更多的经费和精力去做更全面的研究。小企业往往是只能在一方面做研究,大企业可以在一个领域里做系统性的多方位研究。大企业的研究也可以带动小企业的研究,大企业的研究可以带动一批小企业跟进研究,包括小企业的模仿式研究也可能会形成新的研究方向。

因此,一方面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创新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大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要认识到,现在的竞争不是国内竞争,而是国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有的企业在中国已经很大,但是在世界上,在国际市场说仍然是小企业。我们比较遗憾的是,过去曾经有些企业已经在世界上占据比较大的位置,现在又相对降下来,又变成了小企业,退出了前五、前十。这跟我们的政策相关,是不是认真积极鼓励大企业创新,没有这些大企业,我们在国际市场和国际科技发展没有话语权。特别是在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当中,在新一轮新技术的创新过程中如何发挥大企业的作用,这次也凸显了大企业的作用,OpenAI的后面是微软,这些只有大企业能够做得出来。所以,我们还缺这样的大企业,为什么要进500强,为什么要进大企业?如果没有进大企业,就做不到那样的地位,而且也做不到大投入的研发。创新不是闹着玩,创新有很大风险,你也不知道未来需要走多远,你也不知道未来需要做多大的投入,都是持续的过程。很多情况下,只有大企业才能持续投入和持续跟进,能够不断创造,而且能够做多方位的研发,以及可以做更加冒险式的研发,就像撞大运的研发,这些只能大企业做,小企业只能是看好了之后投,而大企业有资金可以做一些看不太准和风险比较大的投资。

我也是再次呼吁,不要看企业在国内是大企业就反垄断或者是限制大企业的发展,而是要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到国际上参与竞争,能够成为一个国际的大企业,成为国际研发型大企业。

三、大企业创新者要拥抱监管

创新者是这个领域里最先知道这个领域里问题的人,创新者知道这个技术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可能产生的问题在什么地方,是创新者先知道的,这就体现出了OpenAI董事会参与这个项目的人才知道,我们都不知道,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OpenAI出的到底是什么问题,Q-Star会带来什么问题,其他领域也是一样的。创新者是最先知道可能会有哪些风险,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可能会有哪些漏洞的。政府不知道,其他人不知道,我们智库也不知道,只有创新者自己知道。

因此,这个时候创新者是有一个社会责任,OpenAI的这些人也表明他们有社会责任告诉公众这个技术进步可能会带来什么风险。道德不良的人可能会利用这些漏洞赚大钱,好的企业,有良心的、有责任、有道德的企业,就会告诉公众、告诉社会、告诉监管当局我们有哪些问题需要防范。

一个技术发展起来,一个产业发展起来,有适当的监管可以使这个产业和这个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能够健康发展。缺乏监管反倒是最后可能产生很严重的问题,最后可能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你去适当的监管,及时的监管,可以使这个产业健康发展,可能会做得更大,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对于创新者长远而言会有更好的回报,如果不告诉监管者有哪些漏洞,等这些漏洞都出了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所以,大企业、创新者有一个社会责任,就是拥抱监管,去为监管当局提供我们的信息,提供我们的标准,提供我们所建议的规范,创新者应该是新的规范、新的监管规则的建立者、贡献者,这样才能使这个技术和这个产业将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所以,拥抱监管的含义,我们参与监管规则的制定,我们提出建议,根据我们对这个技术进步的理解,根据我们对未来风险的理解,提出建议,能够及早建立制度。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加强研究,只有在研究上走到前沿,在制定标准和制定规范方面可以走上前沿,也可以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这让我想起20年前的时候,当时在日内瓦开了一个国际会,吃午饭的时候请的演讲者是美国驻日内瓦的大使,他讲的是电子商务新的国际规范、国际监管,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电子商务,当时我听到的时候,他说的话,我完全听不懂,电子商务是怎么回事儿我都不知道,这就是差别。他们已经讨论监管问题,我们还没有发展,那在制定国际电子商务的标准和规范规则上我们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必须加紧研究,必须走到前沿才有发言权。

反过来也是,我们要抓紧研究,我们可以成为监管规范的引领者、贡献者,我们可以参与监管、参与规范的制定。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拥抱新的技术进步,同时要看到它带来的各种风险,我们也为控制这些风险,使这些技术真正应用于造福人类,而不是危害人类,我们要积极做出我们的贡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