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力量:构筑开放包容的人才网络生态

作者:郭万达

时间:2022-09-20 16:06

5576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普华永道联合研究报告《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专业人才回流助力深港融合发展》发布会上的致词。

QQ截图20220928161332.png

嘉宾:郭万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


一、人才的流动能够为社会带来活力和创新,也是产业升级的基础


生产要素的流动,有土地、资本、人才等传统要素的流动,以及数据、科技等新要素的流动。其中人才要素的流动最为重要且能为社会带来活力与创新,国际上所有的大湾区的能够保持发展的活力都离不开人才的流动。流动人才所具备的移民精神及企业家精神中的冒险倾向与开拓倾向在深圳、香港及旧金山等地深有体现。研究团队在对世界主要湾区人才流动情况的研究中主要分析了以下案例:

QQ截图20220928161411.png

纽约湾区是典型的国际移民之都和多元文化大熔炉。2019年纽约市有320万人出生在外国,占全市人口的37.1%,超过73%的外国出生人口拥有高中以上学历,2017年由移民创办的企业数占纽约全市企业总数的52%。同时,纽约湾区呈现出显着的国内人口流出趋势。2010-2019年纽约湾区向美国其他地区净输出了144.9万人,其中纽约市净输出90万国内移民,约占纽约湾区净国内移民的62.1%。

QQ截图20220928161434.png

旧金山湾区是全球知名的科技湾区,汇聚了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大量优秀人才。硅谷就业居民中近一半(48%)和64%的科技工作者在国外出生。根据《2022硅谷指数》显示,硅谷地区亚裔居民的人口比例最大。2020年亚裔居民占总人口的39%(十年前为32%),亚裔在硅谷高学历人口和科技岗职工中都占据了很大比例。

QQ截图20220928161502.png

东京湾区是日本高素质人才最集中的地方及亚太地区人员流动最频繁的区域。在日本人口整体不断萎缩的背景下,东京湾区仍能持续吸引日本其他地区的人口流入。2010-2019年东京湾区累计净输入106.7万日本国内移民,其中东京都累计净增加69.3万国内移民,占同期东京湾区净国内移民总数的65%。2019年旅居东京都的外国人为55.2万,约占东京都人口总量的4%,占旅居日本的外国人总数的18.8%。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人才流动领域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湾区内人口分布呈现往广州和深圳聚集的趋势。目前,广州与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规模中居首,在对2010年以来城市常住人口十年平均增长率的统计中,深圳以唯一大湾区增率超过5%的城市暂居榜首。其次,深圳与临深地区职住通勤日趋紧密。目前东莞至深圳通勤人次达24.6万/日,惠州至深圳通勤人次达11.2万/日;深圳至东莞通勤人次达30.7万/日,至惠州通勤人次达11.3万/日。


近年来,人才的流动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了持续的活力,粤港澳大湾区也通过人才的流动参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分工,融入国际创新体系;不断通过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开放的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逐步成为世界人才中心,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其中,深港双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深港合作4.0版本更需要人才的流动 

QQ截图20220928161527.png

深港合作经历了从1980-2000年“前店后厂”模式的1.0版;到2000-2017年“香港服务、深圳科技”的2.0版;到从2017-2021年“香港研发,深圳转化”的3.0版,到如今“双城三圈”概念的提出与践行,标志着深港合作从2022年起迈入4.0版本。其中“前店后厂”模式的1.0版本背后对应更多的是资本流动,到了“香港服务、深圳科技”的2.0版本实际上已经出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更广泛更全面的合作 。如今的4.0版本我们称之为融合发展,在这一时期人才的流动性的增强就更显得必要 。


目前,深港两地人才流动与融合工作已经初见成效。根据深圳网格人口数据,2019年常住深圳香港籍居民约为19.92万人。2019年,香港籍居民通过深圳口岸跨境到访内地日均客流33.9万,其中深圳日均到访客流23.2万,占比68.4%。未来,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北部都会区计划将成为深港合作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高地的重要契机。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预计未来整个都会区最终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占香港人口1/3,并提供约65万就业岗位,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的相关职位,为深港两地人才流动进一步融合提供了重大机遇。


三、以深港为引,共建高水平人才高地

QQ截图20220928161551.png

“深圳+香港”最有率先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优势。“深圳+香港”模式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优势互补


深港科技创新优势互补,是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最佳平台。香港已经跻身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之列,基础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集聚优势,对国际科研资源具有较大吸引力。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2020 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深圳-香港创新集群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二大科技集群,超越硅谷所在地旧金山集群,仅次于东京-横滨集群。


功能互补


深港在科技创新、金融、商贸等功能的互补性强。如在科技创新方面,深港两地科技优势互补,创业生态完善,把香港的科研实力雄厚、高等教育全球化等优势,与深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化开放创新平台,有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制度协同


香港是开放水平最高的国际自由港,是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交汇点和战略节点。深圳是我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之一,两地人才跨境融合与流动机制至关重要。香港具备先进的服务业国际经验及专业人才,可与深圳实现良性互动及优势互补,助推深圳“服务业质量与效率新的飞跃”。正如本报告所提出的相关建议,为推进“深圳+香港”率先建设好高水平人才高地,未来应进一步促进深港人才双向流通;在CEPA框架下继续探索对香港服务业开放;依托前海等深港合作平台探索人才开放政策;通过大数据技术推动人员通关便利化;两地政府积极就“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等人才流动政策进行衔接;进一步完善便利香港人才在大湾区发展的政策举措。

推荐阅读

  • 综研视点

    郭万达: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2024-03-04 14:52
  • 综研观察

    广东高质量发展要注重三个“并举” 2024-02-21 09:52
  • 综研视点

    郭万达:《前海总规》为金融开放打造新示范样本 2023-12-30 15:12
  • 综研观察

    以数实融合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 2023-12-09 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