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深江合作纵深发展

作者:刘兴贺

时间:2023-12-20 11:14

9073

# 提要

近日,两条跨海大桥捷报频传:深中通道主线最近已经贯通,建成通车后从江门中心城区前往深圳只需要大约1小时。黄茅海跨海通道西引桥顺利合龙,项目整体建设进度已超七成,建成通车后从江门大广海湾到横琴和澳门,到香港将分别实现半小时、1小时互通。

明年,这两条大桥将迎来建成通车的时刻,给江门的区位交通条件带来历史性的提升。这意味着,江门将重新“回归”珠江口,享受到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红利,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四个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设。

11月,粤港澳大湾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深中通道的主线全线贯通,迈向2024年通车的收尾工程阶段。深中通道未来将成为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加速流动。

江门是珠江西岸重要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载体平台多样,产业基础深厚扎实,侨乡文化资源丰富。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将给江门以及深江合作带来深刻的、历史性的改变。

QQ截图20231220112418.png

//江门航拍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一、四个方面合作基础

一是建设用地空间广阔。江门市域面积9504平方千米,约占珠三角的四分之一,开发强度低。同时,江门拥有1395平方公里连片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大湾区内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有珠三角唯一省重点支持建设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土地空间条件优越,能够承接深圳大型产业项目落地。

二是交通网络日臻完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是省内第四大铁路客运枢纽,深中通道、江湛铁路、深江铁路、珠肇高铁、黄茅海跨海通道、江门大道、江顺大桥、广珠城际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或建成通车,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处于深圳市产业链辐射半径范围内。

三是产业发展互补协同度高。江门市是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全覆盖的四个城市之一,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8个产业中被列为核心城市。2022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33%,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深圳市产业空间拓展、产业链拓展和场景应用拓展提供广阔空间,进一步提升大湾区产业韧性与安全性。

四是深江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将携手深圳在银湖湾滨海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推动两地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协同创新、平台共建、航空物流、文旅商贸等领域融合发展,实现“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

江门要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充分发挥空间、交通、产业以及合作平台等优势,以交通互联互通为先导,以土地空间保障为核心,以产业协同发展为重点点,以科技创新合作为纽带,以公共服务配套为支撑,以规划规则衔接为保障,以深江经济合作区为突破,强化与深圳战略协同、规划衔接、交通互联、产业互补、服务共享,实现江深两市的产业协作互利共赢、科技创新协同高效、要素资源高效流动、公共服务提质共享,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动力,提升江门整体发展能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

QQ截图20231220112436.png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 摄

二、深江合作的具体路径

第一,以交通互联互通为先导,全面推进深江“1小时经济圈”建设。强化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加快推动城市主干道路,高铁、高速、港口等重大外接工程建设,推动黄茅海跨海通道、银洲湖高速、中江高速扩建、江鹤高速扩建开工建设,缩短与深圳产业配套半径,不断提升通达效率,加快承接深圳先进制造业转移和高端服务功能外溢。

第二,以土地空间保障为核心,不断强化深江合作核心竞争力。统筹土地空间资源,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科学合理确定供地时序,重点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和公用配套设施用地。借鉴深圳经验,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完善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资源配置方式,实行工业用地出让弹性年期制,探索推行工业用地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以产业协同发展为重点,全面参与深圳产业集群建设。聚焦深圳“20+8”产业集群建设,围绕“链主”企业上下游进行精准招商,与深圳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产业层次清晰、产业分工明确、产业链互补的发展格局。推进“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的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反向飞地”模式。加强与深圳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江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向制造业发展需要,共同发展创新研发、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法律、会计、资产评估等现代服务业。

第四,以科技创新合作为纽带,推进深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聚焦深圳创新型企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端要素,引进和打造一批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和重大创新载体,引导各类产业要素资源集聚。积极对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培育和引进创新人才和团队,引导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发榜”“揭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积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深圳创新金融科技应用在江门推广。加强与深圳各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作,搭建对接平台,扩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融资渠道。

第五,以公共服务配套为支撑,加快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完善水、电、气、电信等市政设施配套,加强与深圳企业开展合作,积极拓展5G应用和智慧城市建设。面向产业人才需求,探索共建人才社区,积极引进深圳优质办学资源和医疗配套设施。加强两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培养高技能人才。争取延伸“港澳药械通”等政策,完善民生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覆盖面更广的综合服务。

第六,以规划规则衔接为保障,打造深江一体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空间统筹利用等领域,复制推广营商环境改革最佳实践案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推动两地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加强两地在政务服务、企业开办、信用监管、跨境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对接合作。利用大湾区组合港“江门高新—深圳蛇口”航线,加快设立“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

第七,以深江经济合作区为突破,打造深圳与珠江西岸产业协作首选地。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经验,建立合作区利益共享机制。依托合作区自身空间资源、环境资源等要素,充分衔接深圳市产业、科技以及扶持政策等规划文件,对接深圳创新、产业、服务资源,优势互补、产业互动,深度融入深圳产业发展体系。以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新世纪以来,我国研发投入水平扩大了33倍,基础研究经费全球第二 2023-09-26 15:59
  • 综研观察

    推进“深”圈建设,惠州“融深融湾”驶入快车道 2022-08-09 11:18
  • 综研观察

    深圳“20+8”产业集群系统布局下,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发展再出发 2022-07-14 10:43
  • 区域经济与粤港澳大湾区

    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 2019-12-29 10:59

    本项目从指引性、操作性、高端性、创新性出发,重点关注“协同创新、支撑体系、实施路径”。通过深入分析香港与内地科技创新合作的难点,制定了面向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微电子、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生态顶端资源图谱,提出着力把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打造为新兴科技创新发展场景中心,并为合作区开发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阅读全文